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以及房地产业(其中的小类物业管理属其他服务业范畴)这4个行业门类外,其他11个门类的三产行业统称为其他服务业(以下统称服务业)。在其他服务业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法人单位为规模以上单位,其他门类划分标准均为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
一、2014年平顶山市规上服务业单位现状
根据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初步推算结果,平顶山市全部单位总数为26846家,其中法人单位21722家。在全部单位数中第三产业单位数20674家,占全部单位数的77.0%;其他服务业13677家,占全部单位数的50.9%。2014年其他服务业中符合标准的规模以上单位共有317家,占全部行业单位的1.2%,占全部三产单位的1.5%;占其他服务业单位的2.3%,比2013年的188家增长了68.6%;从业人员33504人,同比增长5.5%;营业收入71.2亿元,同比减少了27.3%。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一家年营业收入20多亿的煤炭运销公司原本为贸易单位,经核实后退出,去掉该因素影响,暂时估计两年营业收入基本持平。规上单位中参与增加值核算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个门类共10大营利性服务业行业单位数72家,同比增长12.5%(详见下表)。
2014年报平顶山规上服务业各行业各县区单位数
|
行业及县市区名称 |
全市 |
新华区 |
卫东区 |
石龙区 |
湛河区 |
宝丰县 |
叶 县 |
鲁山县 |
郏 县 |
舞钢市 |
高新区 |
新城区 |
|
10大门类服务业合计 |
317 |
23 |
59 |
1 |
36 |
35 |
87 |
36 |
6 |
9 |
12 |
13 |
|
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54 |
1 |
10 |
0 |
9 |
7 |
11 |
2 |
2 |
5 |
5 |
2 |
|
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
12 |
1 |
4 |
0 |
2 |
0 |
4 |
0 |
0 |
0 |
0 |
1 |
|
K房地产业 |
58 |
13 |
16 |
0 |
13 |
2 |
4 |
2 |
0 |
1 |
2 |
5 |
|
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35 |
2 |
10 |
0 |
3 |
2 |
13 |
3 |
0 |
0 |
2 |
0 |
|
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76 |
2 |
7 |
0 |
1 |
12 |
50 |
0 |
0 |
0 |
2 |
2 |
|
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5 |
0 |
2 |
0 |
2 |
2 |
0 |
6 |
0 |
2 |
0 |
1 |
|
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0 |
1 |
1 |
1 |
2 |
2 |
3 |
9 |
0 |
0 |
1 |
0 |
|
P教育 |
21 |
1 |
6 |
0 |
3 |
2 |
2 |
1 |
4 |
0 |
0 |
2 |
|
Q卫生和社会工作 |
9 |
1 |
3 |
0 |
1 |
0 |
0 |
3 |
0 |
1 |
0 |
0 |
|
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7 |
1 |
0 |
0 |
0 |
6 |
0 |
10 |
0 |
0 |
0 |
0 |
1、从经营规模上看
2014年,在13677家服务业单位中,规上服务业单位仅占其他服务业单位的2.3%,比例确实不高。虽然比2013年的188家增加了68.6%。在全部规上单位中,按营业收入达到标准的只有65家,占全部规上单位的20.5%;人数达到规上标准50人的134家,占42.7%。营业收入上亿元的仅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平顶山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平顶山市汽车运输公司等13家单位;资产上亿的有天瑞集团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平顶山平临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平顶山分公司等20家单位;固定资产上亿的只有平顶山平临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平顶山分公司等15家企业;实收资本过亿的仅有天瑞集团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平顶山黄冈实验学校、平顶山平临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单位;上缴所得税过亿的只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平顶山分公司1家,14家百万以上,余下都是几十万,还有一部分免税单位。
2、从行业情况看
从31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行业占比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6家,占全部规上单位数的24.0%,而且有62家居多都是行业代码为7511的专业合作社;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58家,占18.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4家,占17.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5家,占11.0%;其他教育,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6个门类占比都在10%以下。在72家营利性服务业行业中商务服务业29家,娱乐业10家,其他8个大类都10家以下,其中体育行业没有1家单位。
3、从地域情况看
从地域看,317家规上单位涉及11个县市区,叶县最多87家,占全部单位数的27.4%;卫东区59家,占比18.6%;郏县6家;石龙区仅1家,占比0.3%;传统的市内三区(不区分高新区和新城区)单位数143家,占比45.1%;其他5县1市174家,占比54.9%。
二、存在问题
1、服务业规模偏小,企业运作模式单一。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整个平顶山规上服务业单位很大部分靠从业人员来支撑,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的只有3家,21家中型,其他都是小、微型单位。营业收入过亿的只有13家单位,上缴利税过亿的仅有1家企业,发展动力明显不足。归结31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运作模式,仍以交通运输、商务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占行业主导地位,以道路运输、物业管理、设备租赁和广告设计为主,上述行业单位数占到全部规上的46.4%,还有62家都是专业合作社。而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则是屈指可数,行业失衡情况较明显。全市服务业企业经过几年的培育、成长发展,成规模的企业仍寥寥无几。
2、县区服务业数量和规模相对弱于市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区域不均衡状况非常突出,同等条件有些县区服务行业门类还有空白。同时,地域上多数服务业领域狭小,品种单调,手段落后,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难以满足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三、发展建议
鉴于目前平顶山市服务业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发展动力不足,持续稳步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因此,要抢抓机遇,提前谋划,密切关注服务业经济运行态势,至少力争在调整结构中不掉队、不落后,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
1、重点培育高成长型服务业。重视重点企业培育,目前针对平顶山市服务业企业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品牌企业少的格局,部分中小企业竞争力弱、消亡率高的现象,找出行业前景较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示范企业,在发展政策和发展环境上,应优先给予优惠,通过跟踪、扶持、培育,壮大成长为品牌龙头企业,整合行业社会优势资源,做大做强,让他们起到行业领头羊作用。
2、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从全市服务业行业来看,主要以交通运输、商务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占行业主导地位,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应立足本地特色和优势,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提升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拓展传统服务业的市场空间。在发展特色农业和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充分发挥第三产业调整经济结构、吸纳劳动力就业等优势,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促进服务业各产业的平衡和谐发展。
3、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的关系非常紧密,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是生产性服务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市场,而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又是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依托和支撑。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对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少地区,现代物流等服务业体系已成为外资或民资注入的重要环境因素。如果不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将会对农业现代化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制约,影响其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因此,发展服务业,增强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功能,必须在更广的区域和空间上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聚四海之力繁荣鹰城平顶山。要优化整合物流资源,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积极推进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重点抓好现代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要积极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打破以自我为主的物流模式,剥离代销、储运业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要以信息化为重点,大力推广电子定货、数据交换、货物跟踪等先进物流技术,完善配送、采购、贸易等功能,推进传统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要依托本地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区域性商品批发市场,进一步扩大小商品、水果蔬菜、电器产品等市场规模,增强辐射带动力。
4、做强优势服务业。旅游业是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于一体的传统产业集群,具有较高关联度和较强带动力的朝阳产业。要依托鲁山、舞钢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按照开放式旅游的要求,突出构建旅游大网络,加强市内外旅游城市、重点景区之间的合作,深度开发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一批覆盖全市、广泛连接国内外热点景区的新游线;突出培育一批旅游品牌企业,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开发提升一批平顶山特色突出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办好宝丰马街书会,提升平顶山旅游品位。
5、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重点是要积极发展信息、中介和社区服务业。要大力发展会计、审计、律师、金融、保险、技术以及招商、会展咨询等中介服务组织,强化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促进中介服务健康发展。要适应居民消费升级、服务技术集约化的要求,加快由福利型向经营型、分散型向规模型、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转变,积极发展连锁经营,推行标准化服务,培植一批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品牌社区服务企业。
6、拓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业。要实施超市下乡战略,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加快发展连锁店、超市等现代流通业态。要依托和整合现有供销、农机、良种供给等服务组织,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社会化服务。要大力加强农村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借助大力发展部城镇化建设,为激活农村消费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