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5月,平顶山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4.9%,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9%,节能形势继续向好。
一、能源消费情况
(一)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月,全市产业集聚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2.0%,综合能源消费量142.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重的38.2 %,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
(二)产业聚集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耗能情况
|
|
企业数(个) |
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 |
增长(%) |
拉动产业集聚区增长(百分点) |
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 |
|
产业集聚区合计 |
219 |
142.6 |
4.9 |
|
-8.9 |
|
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
33 |
24.2 |
-8.7 |
-1.7 |
-16.3 |
|
平顶山平新产业集聚区 |
4 |
0.1 |
-21.6 |
0.0 |
-29.9 |
|
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 |
7 |
1.6 |
76.8 |
0.5 |
6.5 |
|
平顶山市石龙产业集聚区 |
18 |
16.2 |
-14.4 |
-2.0 |
-17.1 |
|
郏县产业集聚区 |
33 |
0.8 |
17.0 |
0.1 |
-2.3 |
|
叶县产业集聚区 |
32 |
24.2 |
-6.7 |
-1.3 |
-11.4 |
|
宝丰县产业集聚区 |
30 |
3.4 |
-12.7 |
-0.4 |
-20.7 |
|
舞钢市产业集聚区 |
35 |
55.9 |
30.7 |
9.7 |
-5.8 |
|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 |
27 |
16.3 |
0.1 |
0.0 |
-25.6 |
(三)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
(四)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占比差距较大。1-5月,在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中,舞钢市产业集聚区占比较大,占39.2%,平新产业集聚区占0.05% ,郏县产业集聚区占0.58%,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占1.1%,三个产业集聚区共占1.7%。
(五)耗能万吨企业是拉动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中,一季度,耗能超过4400吨标准煤(预计全年耗能超万吨)的企业有28家,占12.8%;综合能源消费量133.2万吨标煤,占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3.4%;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8.1%,拉动产业聚集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3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一个产业聚集区单位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增。1-5月,化工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76.8%,拉动全市产业聚集区增长0.5个百分点,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6.5%,严重影响了全市产业聚集区节能效果。
(二)三个产业聚集区推动全市产业聚集区能耗增长。1-5月,郏县产业集聚区、舞钢市产业集聚区、化工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分别增长17%、30.7%、76.8%,三个产业聚集区拉动全市产业聚集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10.3个百分点,其中舞钢市产业集聚区拉动增长9.7个百分点。
(三)部分高耗能企业能耗增速过高,加大了节能降耗工作的压力。1-5月,在产业集聚区内,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0.7万吨标准煤(预计全年耗能超万吨)的平顶山市亿鑫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舞钢新希望炼铁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瑞平石龙水泥有限公司、舞钢市银龙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市通亚选煤有限公司、河南省平顶山神鹰盐业有限责任公司、舞钢市龙山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增长1954.3%、313.4%、160.5%、39.2%、34.4%、24.5%、23.8%,七家高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的19.3%,拉动产业集聚区增长13.8个百分点,给产业集聚区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四)政策机制不完善,部分企业节能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基于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创新驱动不足,部分企业缺乏节能减排内生动力,更多地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自觉节能意识还不强,对全市节能降耗产生不利影响。
三、建议
(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明确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的节能减排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落实目标责任,自觉节能减排,真正把节能减排转化为企业的内在要求,发挥企业的主动性,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享受节能带来的收益;企业必须切实加强能源管理基础工作,杜绝跑、冒、滴、漏等现象,减少能源浪费,削减能源成本,从而达到节约开支之效。
(二)进一步加大节能预警监测力度。加强能源利用的动态监测,及时跟踪能耗增速过高的郏县产业集聚区、舞钢市产业集聚区、化工产业集聚区,重点监控单位增加值不降反增的化工产业集聚区,根据监测情况适时发布节能监测预警。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及节能降耗详细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确保工业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措施双落实、双推进,力争工业节能取得新的成效。
(三)严把高能耗项目准入关。对年耗能万吨标煤以上的企业严把准入关,严禁“高耗能、低产出”企业落户。对新上项目和技改项目,要严格执行能耗标准,杜绝高耗能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控制能耗。对违规建成的“两高”项目和企业,一律责令停产,腾出加快发展工业的能源与环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