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平顶山市农村经济社会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农民收入年年增加,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平顶山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88.7元,比2013年增加948元,同比增长1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35.37元,同比增加459.46元,增长9.4%,首次突破5000元。
一、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
2014年平顶山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单位:元)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4年 |
2013年 |
增减 |
增幅(%) |
比重(%) |
|
一、全年纯收入 |
元 |
9488.70 |
8540.70 |
948.00 |
11.1 |
100 |
|
(一)工资性收入 |
元 |
4160.20 |
3730.63 |
429.57 |
11.5 |
43.8 |
|
(二)家庭经营纯收入 |
元 |
4543.09 |
4160.43 |
382.66 |
9.2 |
47.9 |
|
(三)财产性纯收入 |
元 |
144.92 |
121.12 |
23.81 |
19.7 |
1.5 |
|
(四)转移性纯收入 |
元 |
640.49 |
528.53 |
111.97 |
21.2 |
6.8 |
从收入结构来看,2014年平顶山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人均4160.2元,增长11.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43.8%,成为农村居民纯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支点,家庭经营收入4543.09元,增长9.2%,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47.9%,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为91.7%。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涨幅分别达到19.7%和21.2%。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首先要增强对农民增收重要性的认识,把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情况及特点
收入决定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也逐日提高,201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35.37元,同比增加459.46元,增长9.4%。以消费金额来看,居于前三位的依次为食品、居住消费、家庭设备用品;以增速来看,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交通和通讯消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医疗保健消费。八大类生活消费支出呈现“七升一降”格局,其中:食品增长6.7%、衣着增长11.7%、居住增长11%,家庭设备和用品增长7.7%、交通通讯增长19.2%、医疗保健增长12.2%、其他商品和服务增长13.8%,仅文化教育娱乐下降0.1%;以八大类支出占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来看,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所占比重分别为34.8%、19.8%、9.7%。三项合计占到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64.2%。2014年农村居民消费的特色和亮点如下:
2014年平顶山市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单位:元)
|
指标名称 |
2014年 |
2013年 |
增减 |
增幅% |
比重(%) |
|
(五)生活消费支出 |
5335.37 |
4875.91 |
459.46 |
9.4 |
100 |
|
1.食品消费支出 |
1854.76 |
1738.29 |
116.47 |
6.7 |
34.8 |
|
2.衣着消费支出 |
477.94 |
427.79 |
50.15 |
11.7 |
9.0 |
|
3.居住消费支出 |
1055.62 |
951.35 |
104.27 |
11 |
19.8 |
|
4.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 |
516.59 |
479.67 |
36.92 |
7.7 |
9.7 |
|
5.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 |
504.81 |
423.38 |
81.43 |
19.2 |
9.5 |
|
6.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 |
292.18 |
292.50 |
-0.33 |
-0.1 |
5.5 |
|
7.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
493.30 |
439.70 |
53.60 |
12.2 |
9.2 |
|
8.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 |
140.17 |
123.22 |
16.95 |
13.8 |
2.6 |
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八大类中增速最快。随着平顶山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交通通讯支出也不断增加,2014年人均支出504.81元,比2013年增加81.43元,增长19.23%。就农村居民交通通讯方式来看,由以前的步行、骑自行车、三轮车转变为骑摩托车和开汽车;同时,随着近年来现代化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固定电话初装费逐年降低,各种通讯工具特别是移动电话大幅降价,农村居民通讯方式日益先进,由以前的信件、邮递包裹,转弯为固定电话、手机和电脑网络,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了现代交通通讯的方便与快捷。
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增速第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追求亮丽、时尚的要求越来越高。2014年平顶山市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140.17元,同比增长13.8%,其中人均化妆品消费支出13.01元,同比增长35.9%;人均美容美发服务支出21.69元,同比增长51.3%。
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速加快。农村居民有病看病,无病保健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所以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快速增长,2014年我市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人均493.3元,较去年同期涨幅达12.2%。
衣着消费支出增速位居第四。随着平顶山市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衣着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农村居民衣着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衣着消费追求高档化、时装化、休闲化和个性化,衣着消费品位提升,据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人均477.94元,同比增加50.15元,增长11.7%。
三、制约农民消费的因素
一是农民增收难度大,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虽然近年来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种田还有补贴,但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处于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结构性产品过剩,销售难问题日益突出,使农民增产难以增收,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较低,制约着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回升,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抑制了农村居民消费信心。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只有保障措施到位,农民才敢放心消费。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农村低保政策、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解除了农民的一些后顾之忧,但社会保障面窄、保障水平低、服务滞后等,仍然是长期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重要问题。为了防老养病、子女教育,农民不得不把钱存入银行,即期消费欲望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是农村消费环境欠佳,弱化了农村居民消费意愿。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供电设备老化、电能质量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电商品在农村的消费。2、农村商品流通组织形式落后。目前农村商店一般规模较小,各类连锁超市未能延伸到农村,致使家用设备、日用品等在农村流通不畅。3、消费安全问题突出。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销售较为普遍,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弱化了农民的消费欲望。4、服务组织十分缺乏。售后服务与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的消费热情受到抑制。以耐用家电消费品为例,目前农村居民家电需求强烈、普及率较低,但“家电下乡”政策不畅的主要原因就是受消费环境的制约,不仅供电、供水、电视信号、通讯设施等问题未解决好,而且缺乏必要的商品宣传等售前引导,以及送货上门、安装调试等售后服务。
四是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开展迟缓,影响了农民消费需求。
1、农民金融意识淡薄。农民对金融知识了解不多,不清楚消费信贷的贷款条件和要求、贷款程序、利率及利息负担等内容,生产生活出现困难,主要通过向亲戚、朋友等借贷解决,向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意识淡薄。2、适合农民的消费信贷品种少。各行在城镇开办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有城镇居民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家电消费贷款等品种,而在农村只有助学贷款及少量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在城镇和农村之间发放极不平衡,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居民对于家用电器、通讯器材、交通工具、农机具等的消费需求。
四、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几点建议
1、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释放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潜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拉动农村内需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消费需求潜力得到释放。一是要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大力培育“名、优、特”农产品,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坚持生产与市场相结合,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户的生活条件,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要搞好劳务输出。劳务输出是县域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政府要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农民增收。四是要大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应从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力促农民收入增长。
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信心。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此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信心。一是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农村弱势群体后顾之忧。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搞好贫困地区救济和监测工作,满足贫困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加快农村医疗制度改革步伐,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在农民自愿前提下,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和因病致贫问题。三是加快农村养老保险,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同时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研究和推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从根本上消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3、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意愿。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才能有效提升农民消费意愿。一是政府要以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引进和鼓励一些实力较强的商业企业进农村设置商业网点,方便农民购物,刺激农民的消费需求。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的改造和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的延伸,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提高农村市场产品质量。二是要加强农村市场管理,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制定针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法规与措施,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现象。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拓宽农村消费者投诉维权渠道,曝光损害农民消费者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4、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金融机构要根据农民需要,提供灵活的消费信贷服务,开发适合农村、农民的消费信贷品种:一是住房消费信贷。长期以来,农民一直把翻建住房作为家庭的重大消费投资,但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迫切希望得到住房消费信贷资金扶持。二是农机消费信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渴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购买农机具已成为农村消费信贷的新热点。三是教育消费信贷。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高中及大学消费不断增加,农村学生家庭大部分需要助学贷款支持。四是医疗消费信贷。对于农民来说,医疗支出仍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农民非常期盼获得医疗消费信贷的帮助。五是耐用消费品信贷。支持农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向高档次、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