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大众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悄然改变,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为此,分析我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发展现状,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对于促进本地商贸流通业发展,扩大全市消费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一、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2015年全市贸易业稳步发展,行业规模日趋扩大。一是单位数和从业人员稳步增长。2015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单位439个,比2014年增长20.3%,其中,批发法人企业单位达 132个,比2014年增长13.8%,零售法人企业单位307个,比2014年增长23.3%。2015年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到25716人,比2014年增长5.6%。贸易业的稳定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资产规模大幅提升。2015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单位资产总计217.5亿元,比2014年增长6.8%。其中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及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企业的资产增长最快,比2014年末分别增长了,50.0%、20.6%和13.2%。
(二)独立门店经营为主,经营业态多元化竞相发展
近几年省内、国内各大零售商巨头在平顶山入驻发展,极大的改变了全市商业格局,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业态迅速普及,网上购物、电视购物、自动售货等现代营销方式也快速发展,构成了多层次、多业态、竞争型的市场格局。从经营形式看,我市批发和零售业目前仍以独立门店为主。2015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独立门店达387家,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88.2%,其销售额达401.9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的77.2%。从零售业态分布看,专业店、百货店、专卖店、超市四种零售业态是平顶山零售企业的主要形式。2015年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中,专业店、百货店、专卖店、超市分别达172家、36家、35家和26家,分别占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的56.2%、11.7%、11.4%和8.5%,四种业态单位数均比上年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专业店,比上年增长31.3%,其次是专卖店,比上年增长25%。
(三)内资为主要渠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2015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只有1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内资仍然是主要渠道,其中非公经济发展最为迅速。从企业注册类型看,2015年,在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单位数分别为21家和9家,合计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6.8%,比上年低2个百分点。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单位数分别为202家和184家,比上年增长39.3%和9.5%,合计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88.1%,比上年高2.4个百分点。从控股情况看,国有和集体控股企业分别为35家和16家,均比上年减少,所占比重呈下降态势,私人控股企业346家,比上年增长25.8%,比重比上年高3.7个百分点,呈快速发展态势。
(四)零售企业发展快于批发企业,销售额比重提升明显
2015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以及煤炭、钢铁等行业持续低迷的影响,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335.7亿元,同比下降16.6%,占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业比重64.5%,比上年下降6.7个百分点。在大众消费和刚性需求的拉动下,2015年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84.6亿元,同比增长13.5%,大幅高于批发业增速,占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业比重35.5%,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数较多和销售量较大的百货超市、家电、医药、汽车零售企业销售额分别实现销售额44.8亿元、15.8亿元、22.6亿元、63.5亿元,分别增长19.6%、15.9%、8.9%、3.7%。在批发业持续下滑的情况下,零售业保持稳定增长,销售额比重明显提升,对批零贸易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5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分行业销售额
|
指标名称 |
2015年销售额(亿元) | |
|
总量 |
增速 | |
|
一、批发业 |
335.7 |
-16.6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94.1 |
-5.5 |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43.3 |
8.5 |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164.7 |
-30.0 |
|
煤炭及制品批发 |
84.0 |
-41.7 |
|
石油及制品批发 |
40.6 |
-28.3 |
|
二、零售业 |
184.6 |
13.5 |
|
综合零售 |
44.8 |
19.6 |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22.6 |
8.9 |
|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
63.5 |
3.9 |
|
汽车零售 |
61.7 |
3.7 |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15.8 |
15.9 |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17.3 |
12.0 |
二、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型商贸零售企业数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
2015年全市批零企业大型企业有6家,其中零售企业仅2家。小型企业256家,占限额以上批零企业的58.3%,中型企业124家,占28.2%,中小企业仍是主体,缺乏大型企业,竞争实力有限,商贸零售企业在品牌、规模、竞争力等方面与国内大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区域分布看,2015年全市39家销售额过亿商贸零售企业,有35家分布在平顶山城区,其中,高新区9家,而分布在县域的只有5家,其中:鲁山2家,宝丰1家,叶县2家。造成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全市的大型商业网点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平顶山主城区,外来商家不断进入,争抢成熟的商业黄金地段,形成了局部商业投资盲目扩张和片面追求大型化趋势,从而造成商业网点结构比例失调、重复建设,出现中心城区网点购物拥挤、交通阻塞,而郊县商业服务设施不足、商品交易市场的经营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的局面。
(二)网络销售额占比低,电子商务发展缓慢
近年,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网络购物人数不断增加,网购消费以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抢占着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而平顶山地处内陆,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目前尚无一家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2015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业通过网络销售额41.1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业销售额7.9%,占比很小。
(三) 限额以上批发业行业构成相对集中,受煤炭等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影响较大
截至2015年底,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企业业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行业,单位数占全部限额以上批发业的55.3%,全市限额以上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企业实现销售额164.7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的49.1%。而服装、家电、日用品等轻纺、轻工类限额以上批发单位合计只有6家,数量很少。由此可见,批发业在发展方向上主要集中在资源类批发上,当前,由于煤炭行业持续低迷,平顶山市批发业受煤炭等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影响较大,如果目前的行业结构得不到有效调整,对其健康稳定发展将有很大影响。
(四)连锁经营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缓慢
近年来,随着苏宁、丹尼斯等国内知名商贸连锁企业纷纷落户,大大提升了平顶山市商业业态层次,增强了城区零售市场的吸纳辐射功能。连锁经营模式作为先进的现代商业模式,曾经在平顶山市得到了积极发展,但近年来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截止2015年底,全市批发零售连锁企业14家,比2014年减少2家。由此可见,近两年平顶山市连锁企业在数量上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阶段。
三、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鼓励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
虽然本土企业在资金、管理和技术等方面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作为本地企业在对市场的了解、网点资源以及与各方沟通、协调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本土化优势,其丰富的本地经营经验,会使企业更加贴近消费者。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使其做大做强,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大型企业少、综合竞争力弱的状况,最终建立具备规模经营效应的流通产业体系,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创新经营理念,优化经营方式,树立现代流通意识
商贸企业要树立现代流通意识,构建以连锁超市为代表的现代流通业态,有利于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方便居民购物消费。目前批发零售业处在由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轨时期,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企业及时改变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加强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研究,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积极发展既满足多层次需求又发挥商业经营特色的专业店和连锁店,提高经营方式组织化程度,满足不同目标客户群多层次、差别化的消费需求。
(三)加快市场建设步伐,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农村消费品市场具有范围大、分布广的特点,存在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政府要加大力度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以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营销方式逐步改造农村传统的集贸市场,完善农村商业服务设施,改善交易环境,使城市现代流通企业和流通方式快速向农村延伸。
(四)加快电子商务战略发展步伐,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