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太阳城app 国家统计局平顶山调查队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国家、省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紧扣“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目标,抢抓“两重”“两新”机遇,落实落细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全力以赴稳经济、育新质、转动能、防风险、惠民生,克服了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超出预料突发因素和风险的巨大挑战,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好中向新的发展态势。
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31.97亿元,增长4.0%。全市GDP增速逐季加快,全年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加快3.8、1.0、0.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75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211.43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417.79亿元,同比增长3.2%。分季度看,整体呈现回升态势,其中一季度增长0.2%,二季度增长5.6%,三季度增长4.3%,四季度增长5.8%。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粮食安全根基夯实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扎实做好畜牧业生产,全力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党政同责,强化大面积单产提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强化防灾抗灾减灾,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为669.29万亩,粮食总产量230.25万吨(46.05亿斤),比上年增长3.2%。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2024年末生猪存栏219.00万头,环比增长12.7%;能繁母猪存栏20.45万头,环比增长6.0%。生猪产能持续恢复,2024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0.65万吨,生猪累计出栏300.01万头。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供应稳定。2024年,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32.32万吨、同比增长0.4%,瓜果类产量24.34万吨、同比增长0.3%。
二、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主导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全市着力培育壮大“7群12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深耕产业基础,工业经济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比2023年加快1.9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同比增长5.6%,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3.0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增长5.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电热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0.4个百分点。重点产业拉动明显。全市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48.6%,其中14个行业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有23个行业增速比2023年加快或降幅收窄,改善面达62.2%。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0%、28.5%、22.0%、13.2%、30.5%,以上五大行业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88.3%,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7个百分点,是推动全市规上工业稳定增长的主引擎。主导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市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其中装备、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10.1%、8.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0.5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增长加快。全市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比2023年加快4.8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9.6%、13.2%,比2023年分别回升18.6、3.9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
全市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重点领域投资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6%,比2023年提升3.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9.2%,占全部投资比重的2.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9%,比重占49.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6%,比重占48.1%。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1%,占工业投资比重60.2%的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6.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3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94.1%,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153.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0.6%,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85.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7.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9.4%。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6.9%,高于全市投资10.3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92.8%。民间投资提升明显。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9%,比上年同期提高17.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投资增长11.2%,工业投资增长31.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0.6%。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市在建项目955个,同比增加5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1个;新开工项目597个,同比增加3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2个,同比增加3个。
四、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大宗商品拉动有力
全市落实落细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政策措施,抢抓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着力推动家居厨卫“焕新”进度,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消费市场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8.64亿元,同比增长5.4%。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达2650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2.3%,增加290家。城乡市场齐头并进,乡村消费潜力进一步挖掘。全市限上城镇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11.3%,乡村市场同比增长10.7%。全市限上乡村市场零售额占全市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1%,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协调发展。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1.4%;全市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2%。大宗商品拉动作用强劲。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分别同比增长23.6%、1.4%,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6.4%。石油和汽车两大类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比重高达41.3%,对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增长拉动作用强劲。
五、服务业增势稳定,重点企业盈利状况明显改善
全市进一步深挖发展潜力、弥补缺口,多角度激发市场需求活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8.4%,金融业增长3.3%。从企业层面看,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3%,增幅较上个月扩大9.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9%,增幅较上个月扩大7.4百分点。从行业层面看,在10个行业门类中,6个实现正增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3%、16.9%、16.1%。
六、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
新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4.8个百分点。全市高成长性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5%、5.2%、8.4%、17.7%,分别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8、1.6、0.5、0.5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2024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5.0%,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94.1%,光纤、光缆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投资增长136.1%,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8.5%。
总的来看,在面临多重挑战和风险叠加的情况下,全市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2025年,全市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态势,努力为全省发展大局多做贡献。
注:1.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2.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2738.97亿元。